您好,欢迎来到大陆365bet网址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经验交流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思考

作者:聂庆抒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7/12/30 8:40:23 字体:【】【】【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思考


作风问题无小事。“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由作风问题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可以导致政权更迭、国家衰亡。从一定意义上说,作风问题关系到民心向背,关系到事业发展,关系到“生死存亡”。任何单位,如果没有好的作风,工作一定搞不好,我们的社会稳定就会出问题,社会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和制约,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就会降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八项规定”和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系列就是抓作风,并且强调作风问题不是小事,是天大的事。因此我们必须将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探寻作风问题产生的根源,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以扎实有效的举措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 

一、领导干部带头是前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机关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作风对基层和下属的风气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狠抓机关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风气好不好,主要看领导;工作好不好,基层看机关;领导干部行的端,走的正,才有“向我看齐”的底气;机关做事服务好,效率高,才有“对下从严”的硬气,这就要求机关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切实做到“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制定并落实“八项规定”,为全党作出了表率。现全国上下,上行下效,改文风,转会风,厉节俭,禁奢糜,推动了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机关各部门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要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头执行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有关规定,带头反对“四风”,狠刹歪风邪气,心正律已,身正垂范,公正服人,廉洁奉公,并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自觉接受基层员工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以“身教”的实际榜样,形成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广大人民群众“见贤思齐”,从而“竖指称道”。 

二、落实群众路线是关键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法宝,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人民任何事情都干不成。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是作风建设的大问题。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不下基层,不接地气,不搞调研,上情不传,下情不摸,决策靠“拍脑袋”,发展靠“拍胸脯”,为官一任,折腾一气,祸害一方;一些领导干部见了群众板着脸,走起路来摆着谱,说起话来打着腔,甚至颐指气使,吆三喝四,群众见了躲着走,与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矛盾越来越多、越积越深;还有的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置群众利益与不顾,造成党群干群关系恶化。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基本路线,把党群干群关系作为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和经久不衰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最根本原因。当下,加强作风建设,首要的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和党员不能把自己混同与普通老百姓,都要深刻认识脱离群众的巨大危险,站在兴党兴国的政治高度,在具体工作中,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热情服务,自觉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带着问题,循着矛盾,为着群众,问计与民,问需与民,问效与民,深入到群众中间,与群众同甘共苦,贴心交流,耐心倾心群众呼声,细心解答群众疑惑,诚心解决群众困难,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作风建设的根本标准。 

三、营造社会氛围是基础 

请客送礼、崇权媚权、金钱至上等不良社会风气以及社会舆论对腐败现象、作风问题的高容忍度一定程度上对干部不良作风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必须努力营造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作风建设的外部环境。一要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荣辱观为核心,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共同心理和对腐败问题“零容忍”的鲜明社会态度,构建来自于党员干部内心的强大道德约束屏障。二要积极培育社会廉政文化氛围。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形成强大的反腐倡廉正能量。三要着力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在充分发挥信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搭建微信交流互动平台,引导广大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建立群众监督激励制度,及时处理并反馈群众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严格监督管理是保障 

抓而不紧等于白抓。部署了要有检查,检查了要有问责,环环相扣才能确保工作落实。“徒法不足以自行。”作风是领导干部自身思想、修养的实践反映。在加强领导干部自律的同时,必须进行深入持久的监督检查,强化他律约束,促进党员干部的作风的根本性转变。要突出监督管理的综合性。将作风建设监督管理与党委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凝聚领先发展共识,切实服务和促进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发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推动机关服务下沉、重心前移;与提升实践能力紧密结合,在党员干部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生动局面,切实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能力。同时,注重结合基层调研了解作风实情,结合专项治理开展作风督查,统筹建立作风建设问题反馈机制。突出监督管理的严肃性。把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和落实作风建设的问责制度,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问责、社会评价问责、组织考评问责等多层次、常态化的问责体系,实行作风问题责任倒查,既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 

五、坚持常态治理是核心 

作风方面的问题纠而不止、治而复生,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加强作风建设,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重在坚持不懈,力戒虎头蛇尾。“行百里者半九十”,转作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根本性胜利。积久沉疴、积敝成习,这些沉疴陋习之所以能够滋生漫延,生生不息,是因为这是一些人享乐的温床、利益的窗口、谋职的阶梯,要想改之绝非易事。抓作风建设要摒弃“一阵风”错误认识,思想上要长期坚持,精神上要始终不渝,行动上要坚决落实,绝不能玩“虚晃一枪、虚张声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观望懈怠、阳奉阴违”的把戏。抓作风要不浮躁、不气馁,知难而进,攻坚克难,坚持经常,抓住问题不放松,解决问题不松劲,滴水穿石,聚沙成塔,激浊扬清,惩前毖后,切实让歪风邪气倒下去,让新风正气树起来。抓作风要静下心来,沉下身子,长期狠抓,要建立作风建设教育引导机制,把改作风作为党员干部一生的精神追求和工作习惯,夯实思想基础,使党员干部能够自觉慎独、慎思、慎行;要建立制度约束机制,针对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和约束不良行为,建立起防“风”祛“邪”的长效防护林;要建立考核监督机制,把作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把党员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社会和舆论媒体的监督之下,长期治理各种不正之风,及时查纠顶风违纪行为,坚定不移地不断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各项战略目标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输入不竭正能量。(市司法局 聂庆抒)